close
2015年是失敗的一年,今年年初金門馬316,年底三大目標全馬307、半馬127、10公里39分內全沒達到,如果沒有練就算了,但自認今年的量較去年重,為何以失敗坐收呢?今年的訓練重點歸納如下:
1.跑季規劃
今年3月萬金石跑完之後就不跑長距離,4~5月就是一般訓練,這當中頂多只跑18公里tempo run,6~8月炙熱賽季連中距離都休息,預計只跑短距離及速度訓練,無奈足底筋膜炎又打亂了步調,9~11月從新安排的菜單一週三次的主要訓練,配速跑,短距離及長距離
2.就量而言
跑量除了6~8月結婚、蜜月、休跑養身外不到200公里,其餘都超過200公里,其中9~11月自己規劃的課表都達到300公里,這三個月周末會安排至少2次的20公里以上LSD,其中至少1次30公里的配速跑
3.就質而言
年初參考PTT PPSJ的訓練方式,2月開始配速跑的速度拉到4:15,12~16km左右的tempo run成為主要訓練菜單,搭配鮮少的間歇跑,約1公里配3:40約4趟;或800m在3分內完成約6~8趟,但一個月頂多2~3次,有些月份連1次都沒有,可見速度訓練是不夠的,這樣的菜單到了氣溫超過25度後就很難跑到4:15,而我也沒有像P大一樣進步神速,很快就習慣4:15秒的速度,我年初25度以下用此速度跑tempo run,年底還是這個速度且一樣吃力
這期間11月的mizuno接力賽或10公里實測沒有顯著進步,今年就整體而言雖然沒有太大進步,但實力還是比去年好一點點,只可惜臨場都出了狀況
失敗原因歸納
1.報酬遞減
2014年底是跑齡滿2年,各方面進步較多,2015進步自然會慢,特別訓練沒有加強
2.質量不足
今年雖然配速跑拉到4:15,較前一年4:25快了不少,但後來參考丹尼爾的VDOT,以我3~10公里的成績跑力值約53或54,姑且不論半馬及全馬分別為1:25分或2:58是否過於嚴苛,書上所要求的M配速至少要4:18或4:14,因此我自以為4:15的Tempo run其實只有M配速的標準,根本不到書說所說T配速4:05乳酸閥值的訓練,當然,間歇R甚至是I的訓練根本占不到每週跑量8%及5%,總而言之今年對自己太好了
3.心態
2013年跑齡第1年時每個月都會安排10公里或5公里的實測,但隔年2014開始夏天我就跑不完10公里,其實不是體力跑不完,而是心態跑不完,2014年4月10公里PB42分,當年暑假覺得實測若無法破PB就不想去跑,連帶的每個月的訓練速度無法隨之調整,2014年還在自然成長期沒有特別感覺,特別是2015的今年,每次實測也好或是速度訓練總是有種壓力,害怕挑戰自己的勇氣,而無法享受訓練完菜待那種暢快且滿足的感覺,今年10km實測只有2次,5公里只有7月中那次,3公里也只有1次。沒有沒有實測,自然無法依據當季的實力來調整,實測的目的不是為了破PB,而是檢視當時狀況重新調整訓練速度,或者挑戰的不是速度,而是自己的勇氣
4.臨場調整
在質量和心態都未達到之下,臨場要有奇蹟是不可能的,今年下半年分別跑了以下賽事,都是以慘烈結束
10/4 公益自閉兒半馬1:45分完賽,當日氣溫高達30度,耐熱一直是我的弱項
11/1貓空半馬1:40分完賽,前晚拉肚子幾乎未進食且當日肝醣用盡
12/20台北馬3:32完賽,當日氣溫偏高,但逆風段風勢不大,賽前未將身體挑整至最佳,跑前一天坪林出遊健行腿竟然會痠,跑前一週還進行10公里實測
改進方案
1.提升質量等科學化方式訓練
2.3~10公里實測每月至少進行1種,並每月檢視訓練速度
3.目標體重減至66公斤(目前68~69之間)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